社交软件Soul,要靠营销洗白了

小编转载了一篇关于社交APP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说起Soul,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想,大多数回答不会好。

想当年,2016年上线的Soul,曾是与探探、陌陌不同,主打灵魂社交的清流。现在,它与它们,成许多用户口中的“一丘之貉”,那些真情岁月再也回不来。

有人感慨,这是一款小而美的社交软件大众化后的必然结果。

但Soul似乎不想接受宿命,活在人们的回忆里。

从去年讲陪伴,给用户写情书,到今年讲友谊,打出「找搭子就上Soul」的口号……Soul隐约有要“洗白”的意思在。


一、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因大众化而放弃灵魂

要理解现在的Soul,先认识从前的它。


  • Soul的诞生:有特色,小而美

“跟随灵魂找到你”——在Soul刚问世的那一两年里,被这句浪漫slogan吸引来的用户,大概率不会失望。

Soul主页面也很有氛围感
像一个宇宙中有无数孤独星球,它们被灵魂牵引到一起

Soul是懂人性的。

当时,人们的“社交需求”已经得到陌陌、探探等产品的重视与激发。而Soul不仅发现了人与人精神交流的需求,找到了区隔于“看脸”软件的差异化定位入局。早期的它也用一系列产品设计,实打实促成灵魂社交的发生:

Soul不支持真人照片作头像,用户只能通过捏脸功能获取虚拟头像;
新用户需要做兴趣测试、给自己打引力签;
LBS定位被取消,不能刷附近的人;
有“瞬间”功能,供人们展示自己……

2023年,Soul的捏脸和引力签都更个性化了


总而言之,就是尽量让用户不受外貌、地理位置等因素干扰地展开交流。

于是,当一群精准的目标用户来到Soul,再遵循平台的规则与玩法进行互动,Soul勾勒理想社交图景一片大好。

一边,引力签、瞬间等功能让人们更全面地展现自我;一边,丰富的个体数据,利于Soul为用户匹配潜在的Soulmate。而后,在用户主观意愿以及平台客观引导这双重因素驱动下,真诚的、有耐心的“灵魂社交”得以发生。


  • Soul的变化:主动大众化,有得也有失

在那时的互联网世界, Soul无疑是给人们惊喜的独特存在。

但是,Soul提出的理想社交模式,有豆瓣的困境作为前车之鉴——重视精神世界的文艺青年,终究不是大多数。在生活节奏变快,爱情快餐化的时代,“灵魂社交”更是注定会有高门槛。

是增长的野心,也是长远的眼光,2018年起Soul开始不再专注“灵魂”,去拥抱多数人。

一方面,Soul进行了更符合大众欲望的产品设计迭代。2018年起,陆续有了涉及地理位置的恋爱铃匹配形式,以及同城卡、定位卡等付费功能上线,都标明Soul不再只关注灵魂;

无论想找近还是远的灵魂,都要钱

另一方面,是在各大综艺、社媒上大肆搞宣传。像比较知名的《明星大侦探》《我们的滚烫人生》等综艺,都能看到赞助商Soul的身影。Soul2022年港股招股书的数据也显示,自2019年起,Soul的营销费用大幅增加。


数据来源:Soul港股招股书

内外齐头并进的效果当然显著,Soul如愿以偿地吸引了一大批新用户。2019年,Soul的日活用户已达330万,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近910万。

也是2021年,Soul的slogan悄然换成了“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

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有更多元、更开放、更旺盛的社交需求——这个趋势性的洞察为Soul指明了新方向。借力当时大热的元宇宙概念,Soul找到一个足够有叙事空间的定位。

手握新名片,Soul还积极探索着兴趣社交平台的可能性,宠物星球、群聊派对、Soul狼人等更多样的玩法陆续上线。

如今的Soul,更喜欢如此自我介绍:

“Soul基于兴趣图谱和游戏化玩法的产品设计,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虚拟社交网络”。


但再是看似顺利的大众化,也是需要代价的。

如果说,任何平台、品牌的大众化都要经历核心用户流失的阵痛,这是一种取舍。那么Soul的代价看上去要更大一些。

大众化不仅涉及用户的流动,而是一种恶性发展。当越来越多目的性更强的用户来到Soul,许多重精神交流的老用户就会离开。

用户愈发鱼龙混杂,荷尔蒙催化下的复杂欲望,还滋生了杀猪盘与情色交易。同时,这时期的Soul埋头扩张,也造成平台监管的缺位。

渐渐地,“灵魂社交”沉沦,一如探探、陌陌等APP,贴上了“约炮神器”的标签。

就像一道无形的分水岭,老用户回忆里,那些有关借Soul安放灵魂、收获爱情的故事,大多停留在2018年及以前,佐证了平台风气与使用体感的变化。


二、营销“兴趣社交”的Soul,正努力洗去负面印象

从平台定位层面看,Soul似乎也走向了尴尬处境。

就荷尔蒙社交而言,Soul不应该也无法成为探探它们,既不能免费定位附近、也不能纯粹看脸的Soul并不高效、方便。而就Soul主张的兴趣社交来说,“约炮神器”等负面印象还在,这个定位就很难站住脚。

2022年,客观数据也向Soul亮起了红灯——Soul的月活用户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是时候考虑如何留住用户的问题了。这或许便导致Soul从去年起,营销重点明显不再是曝光,而是从品牌层面发声。

在我的观察里,近一年时间内,Soul有三次值得重点关注的营销动作,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Soul不止能社交,也能记录自我。

去年6月,Soul给用户写了一封情书,信是这样写的:


不知不觉
我见证了你的成长

我见过你每件心事
每段思念
每张风景
还有你的坏脾气、执拗、敏感、脆弱

那是一个不愿意轻易展示的你
是只被我看见的那个真实、有趣的 Souler

正因有这样的 Souler
Soul,才被赋予了灵魂

没有你,我只是 Soul
有了你,才有了 Souler


深情款款的文字,讲述了平台与用户互相陪伴的关系。在DAU有负增长苗头的阶段,这当然是一招留住老用户的温情牌。

不过,在并非周年的节点突然感性告白Souler,更表露Soul自证的心急。大段告白其实在说的是,Soul不仅是个向外社交的软件,也能当一个树洞,是人们记录生活、心事的好去处。

第二件事:Souler之间的互动,可以是很真诚的。

今年3月,Soul携手官媒新华社拍了支广告片《青年开场白》。片中,有人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主动打招呼,有人因朴素的生活话题聊了起来……

在社媒微博,Soul还发起同名话题,鼓舞年轻人分享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当以“约吗”为固定开场白,几乎成了大众对荷尔蒙社交软件的刻板印象之一,Soul为最受异样眼光看待的行为正名,无疑是找到了扭转平台印象的突破口。

更进一步看,站在缘分的起点,Soul也告诉人们,不要失望,真诚的社交正在平台发生。

第三件事:Soul上的关系,有爱情也有友情。

今年,当轻盈的“搭子”社交在年轻人中流行,Soul联合播客电台“日谈公园”在520的节点讲了些关于友谊的爱意。

6月,Soul顺着这点提出了「找搭子就上Soul」。

你也爱他的歌?那我们今天就是异父异母的姐妹。——找(Live)搭子,就上Soul
我们也许不算朋友,但我们曾经相伴而行。——找(夜跑)搭子,就上Soul


可以看出,Soul有意放大兴趣社交这一点,在主题海报里列出Live、遛狗、举铁等不同领域的兴趣搭子,并在平台内设置“搭子”话题引导人们开启兴趣社交。

反之,荷尔蒙社交的存在被弱化了。“朋友”是被强调的关键词,海报上也都是同性的身影。

用户在Soul上也能收获友情, Soul试图通过宣传并推动这一点成真,来对“约炮神器”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辩白。


  • 三次自我介绍,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作为一款社交软件,Soul并不如人们想得那么肤浅。它可以是你的第二个朋友圈,供人诉说心事;也可以让人们以兴趣为话题,展开新的缘分……


将三次发声串起来看,Soul的大众印象立体了,也更复杂了。它既是一个社交软件,又是一个内容社区。

那人们为什么不上探探“恋爱”、不去微博开麦、不在小红书交友,要到Soul来?
或许Soul根本没必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Soul终究是一款以荷尔蒙社交为底色的App。像所谓兴趣社交的说法,只是概念包装。

来到Soul的人们,始终是受“异性吸引力”所驱动的。但它要借兴趣社交这类主张,让人们放下对社交软件的抵触,并愿意收起功利性,以兴趣为话题慢慢来。

Soul的公众号就藏着这个软件的“真面目”。哪怕是Soul作为内容社区所产出的一些大众话题、搞笑段子,起承转合,还是会落在男男女女的事上。

而上述一系列更为走心的品牌发声是在洗掉负面标签,也是在圆一套无关荷尔蒙社交的说辞。当这套说法能站住脚了,荷尔蒙社交的基因、兴趣社交的定位,就会让Soul的吸引力生效,回答人们“为什么来”这个问题。


三、想要真正做好兴趣社交,Soul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用营销手段强化新印象的过程,不断给人们登录Soul的动机。

但就像荷尔蒙本身一样,它能短暂出现开启一段缘分,却无法长久地维持关系。当用户下载或者再次打开软件后,Soul没有很好回答人们“为什么留下来”。

看看Soul口中的兴趣社交。

目前像Soul这样明确以“兴趣社交”介绍自己的,市面上很少。即使存在,用户数和Soul也不在同一量级。

看着,Soul找到了一个不怎么抢手,且很有发挥空间的概念。但其实也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在小红书、知乎等内容社区,人们能基于兴趣内容聊天;
(像小红书最近还开发了“找搭子”功能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目前已在测试测段)
在网易云等功能性平台,用户更能基于定向兴趣话题交友;
甚至是具备交易属性的闲鱼,也在积极地推动年轻人的兴趣社交;
(比如,闲鱼以兴趣为线索做了IP《闲鱼经营图鉴》)
……


无论是紧密用户联结,还是活跃内容生态,兴趣社交的方向对平台都是有益的。因此,需求创造出市场,各大平台也在努力,促成了“万平台皆可兴趣社交”的局面。

它们全都可以满足兴趣社交

未标题-2.jpg

而相较之下,其它平台的社交是从本身的内容里生长出来的。Soul的平台内容、社区氛围,却导致了它的兴趣社交还不够自然。

具体来说,就是每天在Soul记录自己的生活、看看别人的动态,并不是大多用户的固定动作,社交就很难日常地开启。

个人体感是,Soul的内容板块界面(也就是广场瞬间)很像陌生人版的朋友圈,其实是天然让人有刷的欲望的。并且主打社交的Soul,有许多情感、心理向内容和普通个体的生活展示,这是它内容特色的苗头。

但网络骚扰、恶意挑衅的用户,让用户记录生活更犹豫;网红照和过时段子轻易登上首页,影响刷的体感和UGC创作热情,这些都在将用户劝退。

Soul的广场瞬间

再者,1V1灵魂匹配等强目的性社交,用户体验是在下降的。

Soul的一个特色,是以游戏化玩法来促进年轻人交流。但像星球实验、Soul游乐园等板块的互动玩法,都是浅层的破冰类小游戏。新鲜感快速流逝后,游戏就没了吸引力,互动过程中用户也难形成圈层感、联结感。

也就是说Soul产品设计对深度社交引导的力度不足。而使用社交软件的人,尤其需要平台来帮助自己对抗“人性”。当用户的新鲜感、耐心,被一次次浅层、无效社交消磨殆尽后,就很容易失望离开。

下载-卸载-下载-卸载,接着,Soul与Souler又会继续陷入这个循环。


四、向好的Soul,还是值得期待

虽然目前Soul的产品使用体验,很难用“好”来形容。但至少Soul有透露出变好的心,且内容社区的建设,是一个重点方向。

比如,今年下旬,Soul上线了“烂番茄”功能。聊天时,若对方有不文明发言,可向其投掷烂番茄,扣除对方礼仪分。分数过低的用户,会被限制使用打招呼、发起对话、私聊发图、匹配等功能。这无疑对网络骚扰、侮辱谩骂等行为,起到了遏制作用。

而用户的良性互动,正是一个平台能形成社区感、内容生态更繁荣的关键。

只是,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努力要多面向,也要长期性。

Soul会不会优化算法,让优质内容曝光率更高、推荐内容更个性化,以及有针对性地加码内容创作激励?会不会开发出引导深度社交的产品功能?

这篇之后,这是我对Soul新的疑问。

本文转载自Joy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