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女生节,了解一下

今天是妇女节,春节、元宵后的第一个节日。

可能有人要问了,昨天不是女生节吗?

对不起,女生节不存在,至少在日历上它并不存在。

女生节和光棍节的性质其实是一样,并不被国家承认,但容易被商家利用!

如果说光棍节是对11.11数字的衍生,那么女生节相较于妇女节就充满了恶意的歧视和不尊重。

首先,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是一个为女性争取呼吁职业机会、平等、自由、尊重的节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路上的里程碑。

而妇女这个词在词典里并没有将妇女与女生区分开来,所有成年女性都应是妇女。但是有人却觉得妇女二字很难听,认为妇女是带有贬义的词,这就是对已婚(或者大龄)女性最大的歧视。

年轻女性认为“妇女”是用来骂人的,是形容年老色衰的老女人。甚至经常在电视上,常有人用“三八”辱骂女性。

长久以来,在中国三八妇女节就从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节日,女生们并不想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有人走过来对她们说一句三八妇女节快乐。

于是三七女生节就顺势而起,导致三八妇女节渐渐被女生节代替,商家营销也可以迎合女生节而回避妇女节,甚至想以恶搞、嘲讽的形式将女生节与妇女节进行对比。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年轻女性总认为自己离“妇女”很远,未结婚不能叫做妇女。

当然,这不是在指责她们。

在建国前,文言上“妇”指代已婚妇女,“女”指代未婚女子。而放在今日就可能被人误解“妇女节”是已婚妇女的节日,直至今日,问身边未婚女性朋友,还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未婚则不能过妇女节,而应过女生节。

要知道妇女节象征的是女性的权益,是无数女性前辈们花费心血争取来的,是历史上女权解放的象征。而女生节的出现实则是一个值得警示的现象:撒娇的姑娘们只想要宠爱要福利,或许早已不关心前辈们辛苦争取来的女性权益。

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大学的女生节横幅,看起来很窝心,表面是男生对女生的祝愿,但仔细看另一些横幅,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比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女神想上天吗,我们是专业的”还有一些商家竟写出“37到38,只差一日”的广告语来博眼球,这简直是公然的性骚扰。

还有诸如上图的宣传海报,直接物化女性的做法令人咋舌。

但是尽管如此,面对商家对于女生节各种营销,女生朋友,特别是女大学生依然爱过女生节,她们甚至不知道,商家们利用了她们的心理来完成他们营销的目的。对此她们更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小姐姐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当时传播很广的营销号段子,“小哥哥”这个称呼真是又温柔又善良笑起来又好看,“小哥”就感觉是送外卖的。然后网友们回复:“小姐姐”这个称呼温暖漂亮又可爱,“小姐”就感觉是某会所的。

妇女和女生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在中国,女生似乎特别怕老,都有一种不想长大的心态,并不为自己成为一个成年的女性为傲,网络上各种自嘲97年阿姨、98年阿姨的比比皆是。宁可做一个天真浪漫的女生,也不愿被人称作“妇女”,因为“妇女”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是一点都不可爱的。

这方面在国外就刚好相反。在英国,成年女性十分反感被人称作girl,她们不能容忍的是有人说她们“like girl”,因为她们不想被当做小女孩,这样一点都不cool。

女生节,男生对女生表达关爱,这是好的。但不能因此总是拿三七来回避三八。先不说,三七是否能作为一个节日,就商家拿三七与三八进行对比,大肆编写自以为“玩笑”的段子,影响就非常恶劣。

最近朋友圈有人大肆抨击女生节,有网友不经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女权”。

说白了,像女生节、女王节、女神节,这样的称呼,这样的噱头,都是商家为了促销,并没有实际意义。

但为了回避“妇女”二字诞生女生节,用女神节等词来包装娱乐,就是对妇女节的不尊重。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