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筹备一场双十一级别的大促活动?

对于电商领域的用户体验从业者来说,大促的复盘诊断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每次S+级大促的必做List。(下图是我17年加入现在所服务的电商公司,做第一年工作规划时,就把他纳入了工作框架之中。)

如何筹备一场双十一级别的大促?

关于大促活动的诊断研究,我总共主导过12次,主要包括每年必经历的双11、618,以及“周年庆”。这些复盘诊断研究,一部分是由于人手有限,只能自己独立完成,一部分是请同事协助负责某些模块。

从电商行业的入门汉,到有几年电商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心得。(PS:因为日常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很大,不一定全部是用户体验相关的,所以和很多一直在用户体验上精耕细作的同学相比,也许不是最专业的。)

大促中用户体验的度量与解读,是整体用户体验评估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且大促的体验评估维度,独立地构成了一个“微评估体验”体系,并对整体用户体验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怎么理解“独立地构成了一个‘微评估体验’体系”?

因为大促活动的体验评估维度,我总结了一个评估模型,每次大促的评价维度都是“在固定的维度上加上本次的创新维度”。这个模型使之成为一个区别于整体体验的“微评估体验体系”。

怎么理解“对整体用户体验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如果参与过某次大促的消费者,其NPS或其他满意度指标相比于日常是提升的,说明大促是起到了加强用户粘性的商业价值。

反之,如果某次大促伤害了用户体验,使得消费者不愿意留下来或者进行口碑传播推荐了,说明这次大促起到了反作用,还不如不做。

这样的行业案例也是有的:比如虚涨价格+高门槛红包,最后的到手价却比日常最低价高;又比如对于爆款商品的预估不准确,备货量不足,导致爆款商品缺货率过高,消费者买不到,或者库存卖完后只能开启预售,而发货时间又要很久。这些都是用户体验杀手型的大促活动。

经历了公司三次双11、四次周年庆,以及多次其他级别的大促活动后,我觉得可以做一些复盘与总结。从全局视角去review一场S+级的大促,从准备期到正式期的全流程中一些重要的动作。

如何筹备一场双十一级别的大促?

方向有很多,会需要拆分成几篇。比如关于大促活动前的目标预测,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如何做好一场大促活动的目标预测》点击可查看。

这篇是继目标预测完成后,对准备期的一些重要动作,进行提炼。当然,整个准备期是工作量最大、耗时最久的,一篇的篇幅也没法全面提炼,这篇先分享其中的5项关键工作。

提炼的内容不一定全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流程与方法,我也会在不足之处加上行业内好的做法。

以及后期也可以分享一些如何做大促的“微评估体验”的方法经验。

1、PM制度

对于负责活动运营的同学来说,要让全公司各个部门都共同配合来做一场大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这些部门得放弃其他的工作内容,抽调人手全职来参与其中。所以如何能够更加高效的与每个部门进行对接,使得每个部门对所负责的内容可以快速响应、有明确的对接人?

我们公司在今年的周年庆中施行了PM制,即由大促总PM+每个模块的PM组成的核心团队,以此加强owner感,配合更加紧密。

比如我作为这次复盘研究的PM,主要负责数据挖掘结合用户体验评估,进行深度洞察。

尤其在大促结束后,会有相应的激励奖项搬给项目团队PM,虽然金额不多,但对每个项目团队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小结:大促的PM制和评比机制,对加强各职能团队的主动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倾听用户的声音

在开始进行营销策略设计之前,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面向用户的意见征集,研究方式不限,可以是问卷、CATI、DI或者FGD。目的是收集用户对于此次大促的期待、了解用户近期接触且评价较高的大促玩法等。如果以往大促没有做过类似于槽点收集这样的反馈调研,那么在这次的用户调研中也可以收集一下最让用户“痛恨”的大促槽点。

用户侧的意见会对营销策略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只是每次在大促结束后去做用户调研,那就只是收集反馈,就算价值再大,是否对下次大促还适用、下次大促前如果工作人员有变动,是否还会记得之前的反馈?这些都不好说。

一般大促前征集的那些呼声特高的建议如果没有做到,就会变成大促后收集的用户反馈。该给你的,迟早都会给你。是用来更好的完成这次大促,还是留着用作反思去做下次大促?答案不言而喻——关注当下。

小结:相比于大促后的用户反馈收集,大促前的用户建议征集,价值更大。

3、营销方案脑爆

相关人员在一起脑爆,已经是必备环节了,主要是运营、产品等参与设计的大促核心团队一起就这次大促的营销玩法,讨论一些创新点。如果可以带着上诉Tips 2的结论来讨论的话,参与者中就加入用户的声音。

另外,如果参与脑爆的同学,可以事先做一些竞品调研,对于整个行业的大促玩法和头部电商公司做一次深度的研究,比如天猫在去年双11的时候,京东在上次618的时候,都设计了哪些玩法,效果分别是怎么样的,市场的反馈声音是如何的?

往细里拆分就是,他们在大促正式期之前的引流是怎么做的?如天猫的互动游戏盖楼玩法的策略是怎么设置的;流量进来后他们是怎么提升转化率的,用什么场来承接各种渠道导入的流量?他们是怎么吸引老客户回流的?在视觉设计中,有没有什么另人难忘的记忆点?他们是怎么做到统一的设计语言?

如果什么都不了解,即不知道用户的声音,又不熟知行业的成功案例,带着一个空空的脑袋瓜子来脑爆的话,效果可想而知。最后,脑爆一定要有结果,就是把本次大促的核心玩法、营销节奏、品牌沟通策略,这三大核心策略都讨论出来。

小结:带着对用户的理解,对历史的如数家珍来进行脑爆,才能把核心玩法、促销节奏、核心的品牌沟通策略都讨论出来。

4、项目管理意见收集

大促中需要多个部门一起协同作战,运营、产品、商品、数据、UED、品牌、市场、物流、客服、风控、品控、行政等等,在协同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意见不合、推动不下去的时刻。

为了尽量顺利的开展大促的筹备,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每个部门分别去沟通,上次大促的项目合作中是否有哪些地方有意见,希望这次的合作有哪些需要改善优化的地方,以及每个部门的核心诉求。

这对于协同各大团队的工作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毕竟KPI考核摆在那边。需要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协同他们可以获得的利益,而不是试图说服对方帮助其他部门是一种大局观。

小结: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征集,有助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更加顺利,避免出现中途争执或者撂挑子的情况。

5、KPI的拆解

在之前的文章《如何做好一场大促活动的目标预测》中提到过,目标的制定,本质就是基于对未来活动效果的预测。一般情况下,老板会在预测的基础上再拍拍脑袋加上一点,目标就被定下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财务目标,把销售额与毛利,分别按照每日、用户、流量、商品四个方向进行拆解。

KPI拆解到每日:这很好理解,比如持续6天的大促,第一天、第二天。。。分别做到多少销售额与毛利,这是最基础的拆分步骤。

用户方向的KPI拆解:比如最简单的,新增用户带来的销售额与老用户带来的销售额;老用户又可以拆分为回流用户的销售额与活跃用户的销售额。按照销售额=UV*转化率*客单价,我们就可以继续拆分出每类用户的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些数据都拆分出来以后,每个团队的同学就知道我要负责做多少流量,什么工具来做,需要多少营销费用;我要用什么场来承接住这批流量,从而到达转化率的要求;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商品组合来达到目标客单价。每个PM都知道,自己背的KPI是什么,以及通过什么策略去达成。

流量方向的KPI拆解:根据上面的逻辑,我们把总的销售额目标拆成uv*转化率*客单价,我们就会知道一共需要多少流量,确定了大的流量KPI。那么接下来就根据场来拆分。如果只有自己的APP,那就是根据APP上的运营模块来拆分;如果除了主站APP还有其他渠道,比如抖音、快手的引流,社群的引流,广告媒体的引流,公众号的引流,淘宝、天猫的引流等等,那就还可以去拆出更多的渠道流量KPI。每个场的PM,为了完成相应的流量KPI,就要去设计引流(裂变)的玩法,如果需要相应的营销费用用来做C端奖励或者支付渠道费用,就要去做营销费用的预算申请。如果预算被卡了,或者直接没有这部分的预算,就要改变策略。

商品方向的KPI拆解:这个逻辑很简单,首先拆分出每个一级品类要做多少销售额,然后二级品类要做多少销售额,最后到每个单品要做多少销售额。每款商品的销售额=商品详情页UV*转化率*价格,价格与转化率需要进行动态权衡,确定好折扣率。KPI就能指导商品部门去做选品和定价。当然,商品的KPI大部分是要靠爆款去承接,所以不同级别的爆款需要做多少款(比如1000万的爆款目标做多少款,500万的爆款目标做多少款,200万的爆款目标做多少款),需要再统筹盘货,对于大促来说,除了策略设计外,这部分是最核心的。

小结:把KPI根据人、货、场,拆分至每个团队,那么大家就可以依据KPI去规划自己的实现策略。这是自上而下的业务指导原则。如果没有对齐总目标这一步,KPI就形同虚设。

篇幅关系,还有很多内容无法一次性分享完:比如上面说的如何做大促的商品盘货、选择不同级别的爆款,核心玩法的产研端需要如何合作,需要准备哪些紧急预案以备目标差距较大时快速启动,大促结束后如何做活动分析形成知识沉淀(经历过的无论好坏,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家在做活动策划方案的过程中,都会用到一些活动运营工具,比如投票工具、抽奖工具等,我们活动聚 (https://www.huodongju.com/) 提供了大量的投票模板和抽奖模板,针对每一种应用场景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免费使用!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