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幼儿园创意活动策划方案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亲子活动)

活动内容

一、祭天仪式

活动准备

祭天仪式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祭天仪式视频,幼儿及家长共同观看;  

2.观看后,由主班老师讲解古人祭天仪式的内容及目的,并带领幼儿给家长正衣冠,感受传统文化的礼仪及孝道,知道要感恩家人;

3.跟随口令,由主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及家长面向桌子(北方),由主班老师带领全体人员双手张开侧上举后拱手于胸前,手势男左女右,90度鞠躬,敬拜,感受古代祭礼。

活动寓意

通过祭天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礼仪,加强对传统节气的了解,做一个重礼教,懂礼数,知感恩的人。

二、消寒雅图

活动准备

1.小班消寒图,中班消寒表,大班消寒句

2.笔(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墨汁)、卡纸(颜色自选)、尺子(可幼儿自备)、纸(宣纸、白纸);

3.背景音乐:《冬至》。

(注:材料按照班级幼儿年龄自选)

活动过程

1.主班教师配合消寒图(表、句)讲述冬至数九的习俗;

2.幼儿和家长制作消寒图(表、句);

3.教师带领幼儿和家长学习《数九歌》。

活动寓意  

通过对消寒图认知,感受古代人们冬至时节传统习俗的乐趣,加深对节气的认识。

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每位家长一把椅子;

2.背景音乐:《简单的礼物》

活动过程

1.由教师带领幼儿给父母按摩耳朵;

2.按摩后向父母行鞠躬礼,双手张开侧上举后拱手于胸前,手势男左女右,90度鞠躬------拜,后相互拥抱彼此说一句祝福的话。

活动寓意

冬至有按摩耳朵的习俗,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肾阳虚的人,耳朵易生冻疮。常按摩耳朵,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顺畅,常用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由幼儿为家长按摩,增进彼此亲情关系,感受父母的辛苦不易,让幼儿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四、南北食会

活动准备

1.教师两人,幼儿四人表演《张仲景冬至施药》;

2.《张仲景冬至施药》剧本;

3.道具锅、道具碗、道具饺子(幼儿娃娃家厨具也可);

4.园所提前准备做好的饺子馅、皮;

5.电磁炉、锅、一次性餐具、幼儿餐具;

6.背景音乐:表演:《风雪呼啸的声音》、用餐:《童心还在》;制作汤圆、红豆饭、馄饨、羊汤的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少许)

7.每个家庭准备好御寒的礼物。(如:手套、围巾、帽子等)

(故事表演环节班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表演)

活动过程

1.表演故事剧《张仲景冬至施药》;

2.结合故事剧,教师讲解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也可以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总结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3.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共同包饺子、包馄饨,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4.教师简单介绍各个地区的饮食习俗;

5.分享完食物的家庭互相赠送御寒礼物,祝福对方。

活动寓意

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感受《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印象。南方的园所也可以选择为吃汤圆,讲述有关汤圆的冬至故事。活动四主要为了让家长和幼儿感受中国各地的冬至饮食习俗。

五、双耳投壶

活动准备

1.投壶若干个;(壶和壶箭比例为1:10)

2.奖品;(根据班级幼儿人数)

3.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1.形式:由家长带领幼儿自由组队投壶,也可以由教师组织比赛;

2.投中壶心得一分,投中双耳得两分,累计获胜的家庭或队伍可获得奖品一份。

活动寓意

冬至吃完美味的食物后,适当的做一些文雅的娱乐活动,有助于肠胃蠕动,增加活动乐趣,感受古代宴请的娱乐项目。在中国的北方,冬至时通常是冰嬉运动的主场,有条件的北方幼儿园可自己浇灌冰场,组织每个家庭玩冰上运动,如:冰车、轮胎、冰球等。 

附录

附件一 冬至好诗词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节即事

元 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 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辛酉冬至

宋 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附件二 冬至习俗

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已经到来。

3.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4.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5.冬酿酒

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才称之为冬酿酒。

6.冬至赠鞋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附件三 冬至谚语

谚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授下来的。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气之一,关于冬至的谚语自然也不少。冬至的谚语饱含着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对农事的观察与总结,一起看看关于冬至的谚语: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育灵童国学在线

冬至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