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转载了一篇幼儿园大班相关活动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3 、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3 、将场地布置成马路十字路口的样子,停车场标志、自行车标志。 师:小朋友你们看, 这里有斑马线、栏杆,这里象什么地方?(马路)我们就来看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谁看得最仔细。 ( 1 )(注意提醒: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表演内容: a 、一名汽车司机车速较快,撞伤了横穿马路的小学生; b 、一名行人看到交警不在,翻越栏杆横过马路。) ( 2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危险事情的发生?”“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 )小结:多么危险可怕的事情,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师:在生活中,很多马路上都有信号灯,信号灯有几种颜色?它告诉我们什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师:我们来个做游戏,《遵守规则的小司机》。男孩扮演小司机,女孩扮演小学生,看信号过马路。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 3 )小结:小司机们真遵守交通规则,相信平安一定会伴随你们。 4 、播放课件,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 )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今天刘老师就带来了几种,你们想看吗?根据不同标志,提问不同问题。 ( 2 )这是什么标志?看到这个标志,我们要怎么做? ( 1 )指示标志:在蓝底色上画着不同的白色图案,是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指示标志,就告诉人们可以做的事情。 ( 2 )禁止标志:在红色圆圈里画着不同画面或符号,有一条明显的红斜线,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它们共同的名字叫:禁止标志。禁止标志就告诉人们不能做的事情。 ( 3 )警示标志:在黄色三角形里画着不同的画面,用来提示人们对某些不安全因素要高度注意,这叫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就告诉人们此处危险要注意,要远离。1 、了解旅游途中乘坐交通工具以及在其他场合注意的安全问题。2 、知道出门时紧跟成人以免走失,并学习解决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3 、愿意在活动情境中创编“安全儿歌”,模拟练习解决问题。 1 、教师和幼儿玩“旅游去”的游戏,体验旅游路图的陌生和遥远。 ( 1 )教师组织幼儿回忆曾经旅游过的地方,让幼儿明确旅游时要坐各种交通工具。 ( 2 )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到过什么地方去旅游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这些地方是近还是远?你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呢? ( 1 )小朋友们可以坐汽车或者火车去不同的地方,可以去海边游泳,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商场、超市购买喜欢的玩具等。 ( 2 )教师和幼儿在《开火车》的音乐伴奏声中玩“旅游去”的游戏。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乘坐的交通工具和在危险的地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 1 )教师和幼儿乘坐在汽车或者火车上,讨论乘坐的安全,如:等汽车停下后再排队上下车,乘坐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等。 ( 2 )教师启发幼儿谈谈在海滩、游泳池等有危险的地方如何注意安全。 ( 3 )教师组织逛商场或者超市,讨论迷路后的解决方法。 ( 4 )和爸爸妈妈逛商场时如果不小心迷路,小朋友该怎么办呢?4 、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解决方法的儿歌,如“外出紧跟爸妈,东张西望可不好,不见大人怎么办?别急,别急,慢慢想,先在原地等妈妈,再请叔叔(阿姨)打 110 ,警察一定会帮忙。” 5 、教师启发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注意安全,并模拟练习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解决方法。6 、小结在旅途中乘坐交通工具时、在有水等的地方时,以及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7 、组织幼儿再次玩“旅游去”的游戏,以“安全儿歌”巩固幼儿的安全行为。 2、教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筷、笔、游戏棒等物品的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师:(出示剪刀、筷、笔)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危险物品,请小朋友来说说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幼儿a:老师手里拿着剪刀、铅笔还有我们吃饭用的筷子。 幼儿 b :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玻璃也危险的,也会弄伤手的。 教师:恩,两位小朋友说的都对,有没有小朋友来告诉赵老师,剪刀、铅笔、筷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呀? 幼儿:剪刀用来剪东西;铅笔用来写字;筷子是用来吃饭的。 小结: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2 、让幼儿根据切身体会谈谈尖利物品使用不当时,对人造成的伤害。 教师:你们有没有被尖利的物品划伤过、割破过?为什么会弄伤?怎么处理的? 幼儿 a :老师,我和姐姐玩游戏的时候被砖头的尖角划伤过,当时流血了,是妈妈帮我包扎的。 教师:看来小朋友会因为不小心,曾经被尖利的物品划伤过。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别慌张,要找家长,让家长帮我们把伤口清洗、消毒、包扎。 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也有生气的时候,所以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避免受到伤害。 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尖利物品,保护自己或别人不受到伤害?(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起来讲一讲) 幼儿 a :剪刀的头不能对准自己和别人,剪的时候不要剪到手上,小刀也不能划在手上。 幼儿 b :不能把铅笔尖的地方碰到眼睛,也不能碰到其他小朋友的眼睛。 教师:三位代表讲的都正确,我们要付诸行动,保护好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请幼儿演示如何正确使用 , 其他幼儿看看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请三位幼儿上台演示剪刀、筷子、铅笔的使用方法) 生活中除了剪刀、筷子、铅笔等这些东西属于尖利物品,还有许多东西也是的,如:吸管、小棒、玻璃……我们不能将尖利物品随意舞,也不能含着筷子、吸管或吃着有小棒的食物追逐,尖利物品用完后要收拾好。 3 、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2 、一张对开大白纸(固定在黑板上)和一盒水彩笔。( 1 )教师:假期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到很多地方玩。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十分危险,是小朋友不能去玩耍的。你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吗?( 2 )幼儿自由发言并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的大白纸上用图夹文方式记录大家都同意的几点。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很多不适合玩耍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能去玩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理解第一幅图的内容,即建筑工地危险,不能去玩耍。( 3 )教师小结:建筑工地上都是沙子、水泥、钢筋、石子等建筑材料,不小心会被撞伤、砸伤。各种运输车辆出入工地,不小心也会被撞伤。建筑工地经常有高空吊物,滚落的材料会砸伤人。新建的建筑物未安装楼梯、门、窗等,如果进入其中可能会发生从高处跌落的危险。因此,建筑工地非常危险,不能去玩耍。 ( 4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即停车场危险,不能去玩耍。 (5) 教师小结:停车场里随时都有汽车驶进驶出,小朋友去那里玩儿很容易被车撞伤,而且停车场里汽车很多,驶进驶出时都会排放废气,里面含有铅,会引起小朋友铅中毒,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因此不可以去玩耍。( 6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三幅图的内容,即仓库危险,不能去玩耍。 (8) 教师小结:仓库里会堆放很多的货物、箱子。如果堆放得不牢固,或者堆放得比较高,容易滑落,小朋友可能会被砸伤。还有些仓库可能堆放了危险物品,比如有毒的化工材料,会释放出毒气,导致人过敏或生病。因此,不能去仓库玩耍。( 9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第四幅图的内容,即废弃的场所危险,不能去玩耍。 (11) 教师小结:废弃的矿洞里,有很多滑落堆积的小石块,会掉落砸伤人,还有可能会有很深的积水,很危险。被废弃不用的厂房、煤窑也有很多危险,比如建筑物不牢固会发生坍塌,人会被掩埋在里面,非常危险。所以,被废弃的场所千万不可以去玩耍。2 、初步知道家居防火的常识,记住 119 火警电话。2 、一边看操作材料画面,一边小结:火可以煮熟食物可以取暖,有了火后,能让人们做许多事情。3 、教师引导幼儿想想,火非常有用,但也经常会发生危险,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呢?5 、让幼儿了解一些防火的常识。如:注意不玩煤气灶上的火,不玩火柴,节日里不放鞭炮等。6 、讨论:当遇到着火时应该怎么办?拨打火警电话 119 ,按火警讯号钟,迅速离开着火的地方,从安全门出去,大声喊大人等等。7 、带领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自救方法,如:失火后怎样才能迅速地跑出去等。( 1 )教师出示图一并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中画的是什么情景吗?为什么人到处跑,房子都倒塌了?我们地球的表面叫地壳。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不停地运动。如果它运动的力气过猛,地壳上的岩层就经受不住力的冲击,就会发生断裂,于是出现了地震。( 1 )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怎样保护自己?幼儿阅读《地震怎么办》并讨论交流。( 2 )看看书上的人怎么保护自己的?你能说出有哪些自救的好方法吗?( 4 )教师总结:如果发生地震,在家里要躲在空的地方,如墙角;还可躲在厨房、厕所、储藏室等面积小的地方;千万不要跳楼、站在窗外或到阳台上去。在户外,可选择开阔的地方,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1 、教师出示有电的标志。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为什么要贴这个标志。2 、引导幼儿说一说电的用处,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电器。3 、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看一看,说说画面上的人做的对吗。( 1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担任安全知识竞赛的主持人,每组有记分牌,各组按主持人的要求回答问题,答对题目的小组可得分。( 2 )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和“画”题,总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3 )哪些东西不能吃?在幼儿园活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 4 )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商量讨论,每题讲出三个内容的得 6 分,讲出两个内容的得 4 分,讲出一个内容的得 2 分。( 1 )天气很热,娃娃玩得满头是汗,应该怎么做?( 2 )今天天气预报有雨,风又大,你出门时应该怎样?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