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怎么嗅蔷薇:文案的冲击力

小编转载了一篇文案写作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时候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什么忘记了,但标题我印象特别深刻:
把海水倒进杯子。

当时我们写文章的风格还是“记一件有趣的事”之类的,这种标题对我形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后来再次受到震撼是读余光中老师译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更为人所知的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一句话说清楚这种文字技法的秘密:极致对立
中国画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是这个意思。 
我很喜欢海子老师的诗,在他的诗里时与这种对立美学不期而遇。

海湾
蓝色的手掌
睡满了沉船和岛屿
——海子《海上婚礼》

在众人的脊背上
看出了水涨潮,看到了黄河波浪
——海子《哑脊背》

寥寥几句,宏观与微观,伟大与渺小,虚与实,动与静,刚与柔……把对立的美感写到了极致。
如果内容除了视觉上的冲击,还有精神上的哲思,那就是妥妥的佳句了;运气好还能引人共鸣,那大概率会成为流行语。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春风十里,不如你。大概都是这样的路数。
为什么这样的词句会给人温柔一击?
因为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对立的,却又是高度一致的。
苏东坡问「明月几时有」,也感「缺月挂疏桐」;柳永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吟「钱塘自古繁华」。
人性不止一面。兔子急了也咬人,铁汉柔情最为致命。你看某人很内向,响雷炸不出一个屁,碰到对味的人却口若悬河。
一切与创作有关的东西,都能以「极致对立」的手法,把人性的矛盾撕开,然后缝合成一个有冲击力的作品。
在文案创作上,央视纪录片是这方面的高手。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片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小舌尖,不仅品尝千家万户的餐桌美食,更是品味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味道,大江南北千差万别的饮食文化,以及,散落在时光长河里的东方生活美学。
它的一套海报也很好地演绎了这种对立美,筷子夹起一块五花肉,肉上的纹理分明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山水;一卷竹简翻开,字里行间却是广袤的江南农田,隐有农夫耕作其间。
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
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
从礼玉到佩玉,
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
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

「国宝」的这一套文案无愧国宝的高度,每一句都是史诗般高贵的表达。
在广告圈,地产、汽车、奢侈品都喜欢写高大上的文案,很多文案总给人空洞的感觉,不知所云,有无皆可。因为没有对立。有气势磅礴的大词,必有纤毫毕现的小字补回来,有大江大河的胸襟,必有划桨击水的细节证明其真实性。
现在,假设二流专业文案陈无用要服务一个叫牛逼牌牛肉面的品牌,甲方说虽然只是一碗面,但要让人觉得这不只是一碗面。他们可不懂啥对立美学,反正要写有冲击力的文案,怎么震撼怎么来,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面真的很牛逼。这可难不倒一个专业文案。
随便写几句吧:
写面:

河西走廊的风沙,塞上江南的水土,碰撞出这口面的弹牙劲道。

写汤:

把奔腾的黄河,熬成一锅咕噜咕噜的大骨面汤。

写史:

一根面能拉多长,拉开西北游牧民族的历史看看就知道了。

高而有底,大而不空,关键在于宏观的东西要有微小的细节,呈现感官上的极致对比,有一定冲击力,但也真实可信,不会让人觉得你在吹牛逼。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陈无用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