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告时,顾客在期待什么?

小编转载了一关于广告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你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顾客看广告时,在期待什么?

最近读到赵毅衡写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讲到符号的体裁不同,会导致传递的信息和意义不同。

这有点像麦克卢汉说的,媒介即信息。

其实体裁本身,也是信息的一种。而且,不同体裁,带来的接收者“期待”也不同。

比如你在读小说前和读古诗之前,期待是不一样的。

对于广告,如果顾客在看之前明确知道这是一个广告,那顾客在接受前,也有几种期待,这里摘录书中的说法,我简要概括如下。

广告的第一期待,是“诚信”

广告,无论是电视,还是海报,还是报上的文字,还是喊麦,都是为了劝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

为了让接收者,感到信息发出者有诚信,广告的符号文本,会作各种修辞装饰,让文本裹上可信性,让文本接收者觉得发出者“据实而言”。

这个“实”,不一定是事实 (facts) ,却是“事实性” (factuality) ,而广告发出者会郑重地对“事实性”负责。

比如权威机构的认证,假一赔十的保证,请知名人物代言,都是为了加强诚信性。

比如抖音上短视频有些广告常常这么写:

你们还在买那些成本100,售价3000钱的茶叶吗?不要再给中间商赚差价了,巴拉巴拉。这就是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是不赚差价的,是个好人。尽管很多都是演戏,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信。

在这个浮躁的,只在乎赚钱的年代,居然还有人安心用几年时间做款真正的XXX……,这种文案口吻和写作风格,都是建立事实性的努力。

广告的第二期待,是区分。

广告劝人购买,必须让顾客看到这家的货与别家有别,不是价廉,就是物美,或者其他好处。

无区分,即无广告可言,区分越大,则越有说服力。

如果与其他商品说不出什么区别,至少广告做得多,出现次数多,使得商标品牌让人记住。

即使是广告文案独特的写作风格(比如中兴百货),或者视觉的独特表现风格,也是一种区分,比如蕉内的蘑菇头模特。

广告的第三个期待,是相关性。

是否与接收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有关,与他们的经验积累和生活欲望,有连接的可能。

比如过去胃药的广告,首先就会出现 一个看起来胃疼的人,这就瞬间与那些有胃病的消费者建立了相关性。

出售的货品哪怕全球相同,广告却很难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文化,而必须根据生活与每种文化的人不同的经验,去另外设计。

正如“代言人”所选用的明星,在各个国家不一样。

书中举了美国征兵广告的例子,其实中美两国征兵完全不同,所以话语体系也就不同,中国人很难接受那种 对死亡的轻松诙谐的口吻。

比如能量饮料,美国人不在乎牛磺酸还是各种激素,但中国人就非常在乎各种激素和添加剂,所以广告也不同。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能量饮料,强调的就是不含牛磺酸。

赵毅衡老师的这本符号学,在符号学这种著作中,算是比较简单易懂且全面论述的一本,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PS:美国征兵广告文案

“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在后方,一是送到前线,留在后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送到前线有两种可能:一是受伤,一是不受伤,不受伤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受伤后有两种可能:一是轻伤,一是重伤,轻伤的话没什么可担心的。

重伤有两种可能:一是能治好,一是治不好,能治好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死,一是死亡,不死的话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死了的话……也好,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本文转载自小马宋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