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青梅时节物语」,这个品牌芒种造节!

小编转载了一篇品牌营销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是清明上河的古人,还是七夕夜游的情人,没有人会拒绝节日。

随着步履愈发匆匆,当代人对节日的期待也变得更为“贪婪”。人们愿意为好的节日由头买单,尤其是融合了文化叙事的那种。

“66中国青梅节”作为溜溜梅打造的核心品牌活动之一,聚焦于中国青梅文化的发掘,营造集欢乐、美味、文化于一体的节庆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多界。

今年溜溜梅以“青梅时节物语”为主题再一次将人气拉满,体现出一个经典活动IP应有的影响力。
图片

在“造节”成风的营销大环境下,为什么“66青梅节”被成功赋予文化的基底,脱颖而出成为民俗文化新标的?

1

不硬造,去发掘
这要从节日对人们的意义说起。
传统节日依托于节气产生,往往带有集市和娱乐功能。无论是士农工商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在节日这天短暂小憩,享受时令小食。
人们喜爱这种娱乐方式,代代传承至今就成为民俗。比如“芒种煮梅”的习俗,有生活气息又极富文化底蕴。
芒种时节,梅子成熟,人们采摘之后之后烹煮至酸味尽除,加糖腌渍或者煮制成为闲暇零食。
图片
在食用功能之外,青梅更是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如“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莺啼。”“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等佳句,使青梅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符号。
即便如此,千百年来,由于地域物产的差异,“芒种煮梅”这一风俗没有走出青梅产地。今时不同往日,这一地方习俗走向全国成为“中国青梅节”的条件已经成熟:
随着国风翻红,传统文化成为新风尚,一曲《芒种》抚平多少人内心的褶皱,芒种因此成为一个网红节气;
而因为溜溜梅的全国铺货,青梅成为触手可及之物,这使得芒种食梅成为可能。
图片
客观条件的万事俱备,催生了“中国66青梅节”这一与芒种节气强关联的IP活动。
2
为受众,向自然
在历届“青梅节”活动中,溜溜梅从线上互动、线下渠道等多方面着手,将青梅节轮廓勾勒的愈发清晰,轻松欢乐且文化深刻成为“66中国青梅节”的活动底色。
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后疫情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的呼唤尤为强烈,“到野外去看看”成为今年营销动作的明显线索。
可以看到,溜溜梅与《中国国家地理》的深度合作是今年“66青梅节”的核心创意,双方以一部《青梅时节物语》对青梅的生长进行了一番跟踪观察,并在讲述过程中融入古今文化遐思。

通过镜头,许多人第一次目睹了立春、清明、芒种等接节气下梅子的不同形态,看到日月雨露等自然精华对梅子的滋养。

影片将观众带入到娓娓道来的纪实叙事,以自然语言覆盖品牌语言,使青梅文化成为品牌的加持。
图片

随着中国日报等权威媒体对纪录片的转发,青梅文化再一次从区域走向全国,为夏日暑躁中的人们带来一分青梅的清新。

3

芒种日,食青梅
当青梅之风借由网络吹向全国时,溜溜梅的“青梅时节物语”主题礼盒同步上线,令观众无需“望梅止渴”。
图片

这款同名礼盒在设计上也进行了视觉还原,红色的外框与绿色画面,整体造型犹如一本《中国国家地理》。

礼盒内的产品按照纪录片的节气进行了口味设置,每个产品的独立包装上对应着节气信息。
这种巧思令消费者在品尝青梅的同时,也可以从精神层面品味“青梅时节物语”,在芒种时节领略古人品梅之雅致。
图片
在社交平台,杨幂、肖战两位顶流作为溜溜梅代言人,分别发布视频为“中国66青梅节”打call,对“青梅时节物语”礼盒进行推荐。
图片

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青梅时节物语#迅速登顶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4亿,讨论次数过10.2万,纪录片及代言人视频播放均过百万。

芒种前后,放眼各大平台,尽是品梅之人。

4

结语
从造节逻辑再落到主题产品、媒体内容等具象化表征,都体现了溜溜梅在造节行动背后对品牌定位的思考。
定位之父艾·里斯说过“市场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在对青梅细分市场的定位过程中,溜溜梅迎合了消费人群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营销方面寻求新尝试,普及青梅文化的同时,完成了认知占位。
在此过程中,溜溜梅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人生活之间贯穿了一道引线,让更多人在芒种这天享受古今如一的雅趣。当品牌认知与特定节日心情完成绑定,其影响自然是深度且持久的。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广告案例

热门模板推荐

微信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