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转载了一篇品牌运营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瑞幸前段时间出了一款新品“冰吸生椰拿铁”,又爆了。
首周销量破666万杯,生椰家族七天销售额破2.4亿。这样的成绩,简直是要把新消费的底给掀翻天。
就像网友说的,瑞幸能走到今天,命都是生椰给的。
△图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这话确实没错,我给你稍微盘一盘:
2021年4月,生椰拿铁横空出世,成为“1秒售罄”的现象级爆品;
2022年4月,椰云拿铁诞生,日销66万杯,风靡全网;
2023年4月,冰吸生椰拿铁首周破666万杯,再度创下全新记录。
每年4月,瑞幸总有一款含“椰”爆品诞生,这波节奏简直快把生椰都给薅秃了。
再加上陨石拿铁、厚乳拿铁、以及上个月的碧螺知春拿铁等等,瑞幸堪称咖啡届爆品制造机,不知疲倦的新消费主义战士。
这就让很多人好奇,瑞幸凭啥出一款爆一款?这让同行们抄都来不及抄啊。
其实很简单,数据。
瑞幸从根本上就不是一家消费企业,而是一家立足于算法、大数据的科技公司。
把大数据赋能新消费,研究爆品战略。别人都在口头上忽悠投资人的时候,瑞幸直接下海投入实战。
老鼻子炫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很扯淡,但没办法,瑞幸就是这么一朵奇葩。
就像大家都觉得它风光无限的时候,突然就暴雷了;大家都觉得它快死了的时候,它又满血复活。
简直是直往围观群众脸上猛扇耳刮子。
不过也多亏瑞幸靠大数据咸鱼翻身,才让许多大数据公司挽回一点脸面。
毕竟感谢瑞幸,他们才没有被大家当成骗子。
其实从一开始,瑞幸给美国投资者讲的就是一个大数据的故事。
当年这个故事讲的很好,它说国人不喜欢喝咖啡,所以市场增量空间很大,没毛病吧。然后瑞幸又说我们不是普通消费品公司,而是大数据公司巴拉巴拉。
最终核心就是一点,瑞幸能够从大数据中挖掘用户习惯,改良产品。
很明显,瑞幸在当年还是比较收敛的,仅仅是说用数据“改良产品”,而不是“制造爆品”。但照这逻辑,资本高低不得照科技股来给瑞幸估个值?
即便如此,瑞幸的口气也不小,这一度让许多人以为就是陆正耀画大饼忽悠资本的,你听听就行。
但没想到,直到生椰拿铁问世之后大家才发现,瑞幸好像TM是跟你玩真的。
狠,还是你狠。
△图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陆正耀看到现在瑞幸的发展都得哭死,我当年就那么随口一扯,想圈钱也没圈到,结果我一被踢走,瑞幸直接跟磕了药一样嗷嗷地越战越勇。
上市、暴雷、退市、再上市、百亿营收,瑞幸这剧本连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陆正耀当年随口扯的一个淡,竟然成了瑞幸翻盘的筹码。
这找谁说理去。
或许有人问了,你说瑞幸算法、大数据的,真的假的?
这么说吧,瑞幸当年暴雷之后凭啥能够逆风翻盘,靠的是什么?
是一款款火爆的奶咖单品。
在2020年之前,瑞幸针对职场主打大师咖啡,受众忠诚度真不高,毕竟要不是你近乎不要钱的补贴,谁来喝你啊。
咖啡一哥还得是星巴克。
但2020年之后,瑞幸一下子幡然醒悟,合着大家根本就不爱喝咖啡,咖啡在中国根本就不是刚需,咖啡因才是。更进一步,咖啡因+奶+糖,咖啡奶茶化,才是瑞幸的翻盘密码。
奶+糖,才是受众的心头好。
所以你看后来他们的爆品,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纯粹意义的纯咖。
咖啡奶茶化,才是瑞幸的康庄大道。
最终靠着一款款奶咖爆品,瑞幸一顿暴打星巴克。
这条大道瑞幸是怎么发现的?
答案很简单,大数据。
瑞幸说自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其实就和特斯拉说自己是一家能源公司的性质差不多。
听着不合理、看着不合理,实际上也不怎么合理。但问题是,瑞幸还在真靠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大数据能力,硬生生把不合理变成了合理。
真是乌龟办走读,憋不住笑了。
你看啊,瑞幸当年刚诞生的时候,直接就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搞自研APP,然后将从门店选址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最终实现了前中后台系统的自研和打通。
最终结果就是,瑞幸所涉及到的每一条数据都能为己所用,这就是瑞幸的数据积累。
这合理吗?这很合理。
毕竟人当年本来就是冲着上市圈钱去的,整的高大上一点,估值高一点不香吗?
那或许就有人问了,大数据这么牛X,瑞幸当年怎么没那么多爆品?
这个问题问得好,答案也很简单。
大数据是牛逼,但当年瑞幸不会用啊。
像上文提到的,2020年是瑞幸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瑞幸都是靠补贴吸引人,用户忠诚度并不高;但2020年后,瑞幸直接就化身爆款制造机一顿输出。
为什么2020年这么特殊?因为在2019年,瑞幸产品组进行了人事大调整。
△图源:微博
之前那批来自互联网、金融、汽车等各行业人员全部出局,更多零售业专业人士加入瑞幸。到这时,瑞幸才终于知道自己的数据,该怎么发挥最大价值。
举个例子,拿产品开发来说吧,一款爆品是如何诞生的?
在瑞幸内部,有一套“产品数字化”研发机制,流程很繁琐,我给你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把咖啡的各种原料和口味进行数字化处理,再通过自身大数据能力对饮品的流行趋势进行量化追踪。
简单来讲就是说,现在市场流行什么口味、原料、瑞幸都可以算出来,然后将相关的无数种产品进行排列组合,最终筛选出还没有研发上新的奶咖、果咖产品进行尝试。
后来的生椰拿铁、厚乳拿铁、乃至今年3月的碧螺知春拿铁,都是在这一套流程下所诞生的爆品。
所以为啥瑞幸出一款爆一款?因为瑞幸的所有新品都是在科技底座上孕育而生的产品。
甚至今天就连天气都在瑞幸的算法中了。
天冷了,瑞幸就给你推热饮优惠券,下雨了,外卖有补贴。
这波叫什么?叫精准拿捏。
没有打工人逃得过瑞幸咖啡。
这是一家披着消费品外皮的科技公司,对同行的降维打击。
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
支撑瑞幸研发的海量数据从哪儿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当年,瑞幸暴打资本主义的故事了。
前几年瑞幸大把撒币,靠疯狂补贴和疯狂开店吓坏投资人的同时,也把门店和名气一同打了出去。
以至于后来同行们扩张的时候投资人都得提醒一句,你可悠着点。
门店多、名气大,外加疯狂补贴,那瑞幸的订单就越来越多,而订单越多,数据越多,瑞幸的算法就被训练的越精准、越有价值。
就是靠这种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就被吓的不敢贪婪的作风,瑞幸当年的疯狂扩张,硬生生成了如今的一大护城河。
哪怕后来瑞幸暴雷的时候,消费者也一边或夸或骂,一边赶紧下楼买瑞幸,生怕它倒闭了自己再也喝不了便宜咖啡。
那段时间瑞幸门店的打单机都给干冒烟了。
△图源:新京报微博截图
薅美帝羊毛,补贴中国消费者,这波谁来了不得喊一声“民族之光”。
暴打资本主义,还得看瑞幸。
瑞幸的海量数据,就是这么一杯杯被消费者喝出来的。
就像瑞幸的翻盘一样,无论你信不信,瑞幸也确实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的爆款秘密:大家只爱喝花里胡哨、加奶加糖的咖啡因饮料。
更何况基于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的瑞幸,你说它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谁信?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