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转载了一篇创意营销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晚上好啊。
本来早上一睁眼想找找选题
结果一下子就被长沙的电梯广告给酸到了
没有洗脑歌曲
没有奇怪内容
更没有精修图赚差价
只有一张静态海报上面贴着实物
让进电梯的人
不光可以体验免费开盲盒的快乐
甚至还可以直接拿去体验
太酸了太酸了
唾手可得的快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我愿称之为电梯广告中的最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沙市民到底有多快乐!
1
快乐盲盒滴滴中!
开门就快乐之小风扇!
▼

虽然但是,被弹力带抽到好痛
白嫖到一只弹力带还是好开心吧






羡慕别人城市的一天
这次的实物海报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度?
盲盒存在着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扇打开的电梯里面的海报上会有什么实体物品绑在上面,除非我们坐电梯,打开门,看到那张海报然后发现挂在海报上的实物。于是这就有了一种盲盒的刺激感和新鲜感。
随着大家就着这个话题进行调侃,然后本来是线下的一次推广,一下子被大家推上了微博,活动硬是被玩成了线上。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二创玩家们满满的快乐。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了瑞幸咖啡,在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凭着狂发优惠券请大家喝咖啡的打法,迅速一年开店2370家,硬是从星巴克的嘴边抢分了咖啡市场的一杯羹,而他们运用的就是大家喜欢优惠券的心理。这次海报送实物的打法相对于瑞幸,不用发券更不用贴钱,而是直接送实物,简直是正儿八经的降维打击。实物真是比优惠券香太多了。尽管电梯海报送实物很让人意外,但商品送出去了会不会就没有下文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转换效果?都是一场未知数。我突然想到了徐重仁先生在很久之前的一句话:“融入顾客情境就是从顾客的角度去想事情。如果一味地以“这么做可以赚到多少钱?”的角度去想事情,应为到头来会发现,想象的与实际得到的回馈并不相同。”或许是因为真的想融入顾客情境才会选择进行这场营销吧。我还记得在看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一段说还有送鸡蛋的,一位老奶奶以为要付钱,然后付了钱拿走了鸡蛋,商家知道之后立刻把钱还给了老奶奶。突然就被戳到,其实在电梯搞一搞这种活动对老年人也挺友好的。一下子就歪了几十层楼想到了这支视频。安利!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有号以后